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沟通,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合作,教案制定好了,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学习活动,精品文档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古诗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古诗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的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和主食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简介诗人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多才多艺,诗话书乐无不精通,诗画作品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安史之乱以后,由于王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坠入空门,作品的风格也充满了空灵的色彩,后任因此称他为诗佛。
2、引出诗题
傍晚,王维来到鹿柴附近,在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一个人影,只偶尔听得见山中回荡着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射入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映照在绿的青苔上。这空山的沉寂,这深林的幽暗,不禁勾起了诗人的寂寞之情,于是他提笔写下了《鹿柴》。(教师范读古诗)
二、读古诗
1、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的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
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讲古诗,相机指导朗读。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
3、尝试背诵古诗。
4、教师小结反衬法的美学价值。
四、结语
用声音来表现寂静,用光亮来表现幽暗,往往比直接描写寂静、直接描写幽暗效果更好,你们可以将这一手法运用到写话中。
小班古诗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意;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
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胆发??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小班古诗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古诗。
2、在音乐的伴奏下,按古诗的节律进行朗诵。
3、激发幼儿对春色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14,磁带。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春晓画面。
1、教师:这幅画上有什么?鸟儿喜欢什么时候在树上鸣叫?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这是春天的什么时候吗?(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古时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这位诗人写了一首古诗,古诗的名字就叫《春晓》。
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
1、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晓”、“眠”、“闻”等)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
3、播放录音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古诗2——3遍。
2、再次欣赏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录音里是怎么朗读古诗的。
3、教师和幼儿再次按节律朗诵古诗。
4、幼儿集体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四、复习诗歌《迎春花》。
小班古诗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
3、愿意欣赏咏鹅,感知咏鹅语言的优美,风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白鹅叫声录音带、《咏鹅》朗读带、音乐带,自制正在游泳的大白鹅图片,课前事先画好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放白鹅叫声录音带,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大白鹅的图片。(事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再用一张白纸遮住,以此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
1、引导幼儿观察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并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2)大白鹅的脖子长得怎么样呢?(长长的)
(3)这只大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向着天空在唱歌呢,我们听一听它是怎样唱的。(放白鹅叫声)
(4)我们也来学一学白鹅唱歌。带领幼儿模仿动作,伸长脖子学白鹅叫声。(引出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大白鹅最喜欢游泳,它是怎样游泳的呢?(引导幼儿用双手模拟划水的动作,引出诗句“白毛浮绿水”)
(5)大白鹅小脚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那么大白鹅游泳时脚又是怎么用力的呀?请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然后集体模仿(引出诗句“红掌拨清波”)。
(三)听一听,读一读。
1、放《咏鹅》朗读带,幼儿欣赏。
2、教师有感情配乐朗读,边读边模拟动作表现古诗内容。
3、教读两次。第一次拍节奏读,第二次边读边模拟动作。
4、跟读一次。放录音朗读带,幼儿边跟读边用动作表演。
(四)音乐游戏:快乐的大白鹅
1、放音乐歌曲《咏鹅》。
2、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大白鹅,边听音乐边表演,来到“小河”里尽情的嬉水玩耍。
教学反思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本节课中,我采用先声夺人的办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即让幼儿听声猜动物,实践证明,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当我把白纸揭开,栩栩如生的大白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时,孩子们的脸上更是满溢着兴奋的表情。
对古诗的教学,对于幼儿特别又是小班的幼儿来说显得有点枯燥,但是如果运用适宜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也会让他们兴致盎然,并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考虑到小班幼儿因知识经验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咏鹅》这首易于小班幼儿理解的'古诗来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呢?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趣味性的挖掘方面,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肢体动作模仿来表现古诗内容。通过让幼儿模仿大白鹅头抬的高高的伸着脖子唱着歌、在水里像划船一样游泳等动作来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感知诗的意境。这个活动环节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强,模仿得也很不错,师幼互动也很好。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大白鹅基本的外形特征,如鹅长长的脖子,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
但在“听一听,读一读”这一环节中,也许是教法设计还不够理想,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些,因此幼儿学习朗读的情绪有所下降,有几个幼儿注意力开始转移,开始东张西望,不十分愿意跟老师朗读古诗。我想,如果我变换一些方式来教读,如由教师朗读诗句幼儿模仿动作;或教师一边指着白鹅的不同部位,一边诵读相应的诗句;或者让全体幼儿来诵读,我来指挂图。这样就增加了形象性,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就不至于削弱。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在欢快愉悦的歌曲声中学习表演古诗里的情景,在游戏活动中孩子表现的很开心,也学的很像。通过模仿白鹅戏水的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小班古诗教案篇5
活动名称:
语??
活动内容:
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大意;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小班古诗教案篇6
活动内容: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小班洗澡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