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站 >工作计划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优秀8篇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编写教案来规划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步骤,通过一份完善的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下面是精品文档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水的科学活动教案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优秀8篇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1

设计理念

大自然是孩子们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好场所。自然界里的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变化和各种动物及它们的生活习性都是孩子们值得探索的主题。其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动物,而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天气变化之前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预报天气的作用。为此,我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时机,设计了“小小气象员”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能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 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能运用新学的知识判断天气变化。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

2、小蚂蚁搬运的各种食物玩具许多(幼儿人手一个);

3、创设一个小蚂蚁的家;

4、小树叶许多,雨伞一把;

5、一套晴雨牌。

活动流程

引出课题看一看游戏听一听游戏“小小气象员”

(一)引出课题

1、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气象员吗?气象员是干什么的?(幼儿回答)是这样的吗?我们也来当小小气象员观察一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幼儿观察,教师提问。

2、老师小结:外面真热呀!小小气象员,你们累了吗?我们到室内去游戏,好吗?(带幼儿进入活动室,让幼儿自由围坐在教师身边)。

3、刚才我们当气象员观察到今天是晴天,那明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呢?幼儿回答,老师小结。

4、播放天气预报,教师提问:你们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讨论,老师提问小结(老师点击图片)。

5、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每天的天气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知道明后天的天气是晴还是阴。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6、老师:他们只需看一些小动物的特殊动表现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是晴还是阴。是哪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看一看

播放(蜻蜓、燕子低飞)。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飞得这么低?”

幼儿充分讨论,老师作答。

老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蜻蜓、小燕子是怎么说的? 蜻蜓说:“我们是小蜻蜓,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飞得这么低吗?因为快要下雨了,空气中水分比较多,非常潮湿,小虫的翅膀上沾了许多小水珠,所以飞不高,我们飞得低,是为了捉小虫吃。”

小燕子:“是呀,快下雨了,小虫翅膀上沾了许多小水珠,飞不高,我们飞得低,是为了捉小虫吃。”

老师小结:“蜻蜓、燕子低飞,要下雨了。蜻蜓、燕子是小小气象员。”

(乌云、有轻微雷声)游戏:“捉虫”。哎,快下雨了,小虫飞得那么低,燕子宝宝们,我们一起去捉虫吧!(引导幼儿模仿燕子低飞捉虫)。

播放(小鱼上浮)。老师提问:它们是谁?小鱼从哪里游来的?幼儿讨论,老师作答。

小鱼:我们是小鱼,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浮到水面上来吗?因为快要下雨了,天气又闷又热,水里也很闷,快憋死了,所以我们赶快往上游,浮出水面来透透气。

教师小结:小鱼上浮,要下雨了。小鱼也是小小气象员。小鱼是怎样往上游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

(三)游戏:“小蚂蚁搬家。” 老师:“蜻蜓,小燕子,小鱼是最棒的小小气象员,那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小小气象员,会预报天气呢?”

播放(蚂蚁搬家)。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幼儿回答,老师小结。

老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小蚂蚁自己的回答,好吗?”点击[蚂蚁]。

蚂蚁:“我们是小蚂蚁,我们正在搬家,要把家里的食物搬到高高的大树上,因为快要下雨了,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我们的家也变得很潮湿,非常难受,而且大雨会把我们的家和食物冲走的,所以要赶快搬家。

老师:“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老师小结:哦,原来小蚂蚁是小小气象员,要下雨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小蚂蚁知道就用搬家的方法告诉农民伯伯:蚂蚁搬家要下雨拉。

老师:哎呀,快要下雨了,还有许多小蚂蚁在搬食物,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把食物搬回家吧。(让幼儿自由选择,想办法把地上小房子里各种食物搬到高处)。

播放(小蚂蚁搬家)的图片及音乐,幼儿随音乐玩游戏“小蚂蚁搬家”。突然,电闪雷鸣下雨啦,老师说:“孩子们,来来来,我这儿有雨伞,到我这儿避雨吧。”

教师小结:哎,雨停了,还好小蚂蚁先告诉我要下雨啦,让我带上雨伞,不然就要淋大雨啦!你们真棒,帮助了小蚂蚁,不过我还要考一考你们。刚才看了听了那么多小动物的天气预报,你们知道下雨之前天气会有哪些变化呢?(幼儿回答: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又闷又热)小动物们感受到这些变化后,就会用不同动作表现,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农民伯伯。

(四)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动作表现来判断天气变化,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天气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知了/蜜蜂)。

老师:“这是谁在叫?你们知道知了、蜜蜂为什么叫得这么吗?

让幼儿观察天气,并讨论回答。

(老师点击图片)知了:“热死了,热死了!”蜜蜂:“天晴了,采蜜忙!”

教师小结图片内容:蜜蜂嗡嗡忙采蜜,知了叫天晴了。

(五)、游戏“小小气象员”

1、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小动物气象员,也知道了它们是怎样向农民伯伯预报天气的,现在,我们也来当小小气象员来预报天气,好吗?

2、介绍游戏方法:我们来看小动物的表现,认为是天快下雨的小朋友到“阴雨”标志这边来,认为是天晴的小朋友到“天晴”标志这边来。

3、播放(判断)课件,让幼儿观察,教师小结:快用你们的行动把天气消息告诉农民伯伯,好吗?

4、全体幼儿进行天气预报。

5、突然雷声响,下雨了,幼儿赶快取小树叶避雨。接着天晴了,彩虹出来了。(播放“彩虹”)教师问:这是什么?好美呀!天晴了,我们到外面去看彩虹吧。(带幼儿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老师:请幼儿回去仔细看一看,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也会预报天气。

活动反思

我想从活动设计上的几个特点和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我分析一下。

本次活动将天气和心情结合起来,巧妙地将幼儿感受别人情绪与天气预报联系起来,同时设计提出问题,让幼儿投入到情景中去,更好的体验和感受。

在设计此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个偏重语言领域的活动,于是我把幼儿的“注意听”与“大胆说”作为设计这次活动的重点,力争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上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同时,注重了语言、艺术与科学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和同领域的不同方面内容的整合以及多种活动方式的整合。

活动过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语言和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为他们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老师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会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理论,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实践过程缩短,以便自己不断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这个活动,源于孩子们对天气的研究,但并没有结束在此次活动上。因为在进行这个活动前,我们生成了“小小气象台”“各种各样的天气”等话题的活动;在这个活动后,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生活中去体验、感受别人的情绪,并学会去帮助别人。所以我觉得要想组织好一次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老师把握教育的系统性和主题活动连贯性的能力,及老师掌握心中大目标、控制眼前小目标和随机接受新目标的能力。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对颜色感兴趣,在玩色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3.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颜色有初步的感知。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

2.物质准备:小矿泉水瓶若干、瓶盖提前涂上颜料、红黄蓝颜色标记、带标记的瓶盖若干。

活动重点:

通过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活动难点:

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1.导入情景: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

2.出示魔瓶,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水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并引导幼儿观察:魔术瓶里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

二、幼儿变魔术,感知三原色。

1.幼儿自由取瓶子变魔术,初步感知不同的颜色,小朋友我们来当小小魔术师,看看谁能变出好看的颜色。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还有谁变出这个颜色?

2.给颜色做标记我们来给你的魔术瓶做个标记吧,你的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可以做个什么颜色的标记?请小朋友选与水宝宝相同颜色的标记贴在魔术瓶上。

3.引导发现魔术的秘密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秘密藏在哪里,找一找?

小结:颜料溶解在水里,水变了颜色。

三、换瓶盖,变颜色。发现色彩的变化

1.通过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这里有许多的瓶盖,看看这些瓶盖里藏着什么颜色?怎样让你的水宝宝再变颜色?

2.请幼儿选一个和自己的水宝宝颜色不一样瓶盖玩变色游戏。

你的水宝宝变色了吗?又变成什么颜色了?怎么变得?

小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就变成另外一种颜色了。

四、结束部分

除了这些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颜色,颜色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非常美丽老师今天把这个魔术瓶送给你们,回去后再用它变出更多美丽的颜色。

活动延伸:

1.引导用变出的颜色进行涂鸦画。

2.引导玩配色游戏感知更多的颜色变化。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

t:(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

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

t: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

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

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

t: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

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

t: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

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比比哪一队捉得多,数得最清楚。

2、交流:说说你们队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鳅?为什么捉得多?

小结:看来除了有合适的防滑手套,还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t:今天捉泥鳅让我们发现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鳅,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们的大厅很湿滑,怎么办?

结冰的地面很容易让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东西能防滑呢?

(ppt出现鞋子、浴室防滑垫)

延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办法,我们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记录下来好不好?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统计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2、能利用生活经验考虑问题,大胆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

3、学会与人合作。

二、活动材料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热水瓶。温度计、毛巾。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记录纸、笔。

2、每组一块记录归类板

三、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师:如果这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

一、提出办法、猜测:

1、师 :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把方法贴入表格,统计一共有几种方法。(方法相同的贴一起)

二)、小组实验,记录结果:1、小组讨论,哪几种方法能让热水快速变冷,引导幼儿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三)、交流讨论

1、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水?

(2)为什么在热水中放入冰块,热水也会快点变冷水? (3)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一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四)、延伸: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四、注意事项:

1、应提供给幼儿足够的纸,让他记录设想。

2、热水的温度应具有安全性。

3、提供给每组的水温应是一样的。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孩子们,对生活中各种各样弯弯的东西是熟悉的,也是他们感兴趣的,我想:怎样将抽象的弯弯与具体的事物相结合,让孩子在探索、交流、游戏中去感知各种弯,知道不同的弯有不同的名字?所以设计本次活动“从生活中引入,利用形象的教具帮助理解”,在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中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认识特殊的弯:8字弯3字弯。

2、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弯,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制造弯。

3、运用肢体语言感受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了解特殊的弯;难点:弯折电线创造性造型。

活动准备

各种带弯的物品。用来制造弯的材料。教具(电线围成的蝴蝶和数字8)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引出弯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弯弯物品

3.幼儿相互介绍手中的弯弯。

4送弯弯回家。

基本环节

一·认识特殊的弯。

3字弯----教师出示教具蝴蝶(幼儿找弯,用手感受弯,用语言描述弯)

8字弯----教师出示数字8

二·制作弯

三·作品分享(数码相机现场拍摄,大屏幕展示)

四·身体部位上找弯(例如:眉毛、耳廓等等)

结束环节

身体造型表现弯(音乐舞蹈)

延伸环节

生活中细心观察,寻找更多的弯弯带到幼儿园和朋友分享。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6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天气预报

设计思路:

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天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渐渐地,孩子们从关心温度到关心今天的天气、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班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结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气预报的秘密。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

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活动准备:

幼儿记录的天气预报表

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分组介绍了解天气预报的不同途径,分享经验

这几天,我们大家都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

幼儿分组介绍

2、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

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收听、收看到天气预报,你们家里平时还有谁听天气预报的?

幼儿交流:

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我们看看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谁也很关心天气预报的

出示暖棚的图片:农民伯伯为什么这么关心天气预报?

逐一出示司机图片、游客图片,进一步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交流天气预报记录表,提出问题

出示幼儿几天来的天气预报记录表,请部分幼儿交流记录表。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今天的天气,但是有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呢?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

2、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3、加强对和“小”的认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带瓶盖的塑料瓶子、盒子。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大小的塑料瓶子和盖子,请幼儿帮忙旋上瓶盖。

2、老师可与幼儿一起进行活动,假装找不到合适的瓶盖,请幼儿帮忙。

3、把更多的塑料瓶子和瓶盖分别放在两个盒子内,请幼儿自行进行旋瓶盖的活动。

4、老师可以把瓶子和瓶盖放在益智区,让幼儿在自选活动时间自由练习。

总结分享

1、请幼儿说说小瓶盖遇上大口瓶子会怎么样。

2、请幼儿说说如果不把盛满水的瓶子盖好会发生什么事情。

活动评价

1、能找到相配的瓶子和瓶盖。

2、能拧紧瓶盖。

活动建议

1、请幼儿为相对应的瓶子和瓶盖作上标记,如瓶身、瓶盖贴上大小不一、颜色相同的花朵。

2、在益智区投放大小不一的锁和相对应的钥匙,让幼儿学习开锁和关锁,培养幼儿一一对应的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例如:大碗、小碗的比较,大汤匙、小汤匙的比较,大球、小球的比较等。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瓶子和盖子、把玩弄瓶子和盖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常见到幼儿对瓶盖的拧、开等动作很感兴趣,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多见,活动很容易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动手尝试,在反复的操作中能找出瓶盖和瓶口匹配才能盖上的方法。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篇8

设计意图:

葱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佐料”,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对于葱的功用,我班的幼儿并没有意识到。比如午餐时,经常听到孩子们喊“老师,我不要吃这个长长的东西(葱)”;“我不喜欢吃葱,帮我拿走啊” ……我想,既然幼儿对葱关注得比较少,不了解葱的特征和多种用途,为何不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把生活中常见的葱作为科学探索的材料呢?如果能设计一个有趣的动画人物“葱娃娃”,以“寻找葱娃娃的秘密”贯穿活动始终,相信幼儿会感到好奇和亲切,也能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和认识葱并学会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为了引发幼儿对葱的探索兴趣,葱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活动前我多方查找资料,了解葱的外形特征、种类、营养价值、医学用途等并收集了相关资料。然后,确定了以“探索葱管的多种玩法”为活动的重难点,设计了多个有趣的操作环节,力求让幼儿真正“学中玩、玩中学”,体验到科学探索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在剥、捏、剪、吹等尝试中,了解葱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其用途,发现葱会“唱歌”与葱管的粗细、厚薄、长短有关。

2.能运用简单的观察、比较、预测、验证等方法探索科学现象,拓展思维,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参与探索“葱的秘密”活动,体验发现的喜悦,萌发对葱的喜爱之情以及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笛子的“发声秘密”。

2. 物质准备:菜篮一个,内装完整的实物葱若干;剪好的葱叶、剪刀、面纸、泡泡水等幼儿人手一份;大、小盘子每桌各一;ppt《送你葱》、葱娃娃图片及其录音、头巾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看看、说说,自然地调动对葱的关注

指1:“老师这儿有一首很好听的歌,请你听听歌里都唱了什么?”

幼儿观看视频《送你葱》,猜猜“唱歌的人是干什么的”。

指2:“这首歌是在菜市场卖菜的那位大妈演唱的(指视频中的人物),歌名叫《送你葱》。瞧,石老师现在变成谁了?”

教师扎着头巾,拎着装有许多葱的篮子扮演“卖菜人”,一边演唱(《送你葱》的最后四句)一边给每桌幼儿送一些葱。

环节自评:幼儿对图“音”并茂的视频《送你葱》很感兴趣,我扮演视频中的“卖菜人”边唱边送葱的情境,大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成功引发了幼儿对“葱”的好奇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幼儿剥剥、捏捏,认识葱的主要外形特征

指1:“你可不能小瞧这些葱,它的全身都是宝,有很多的秘密呢!现在,每人拿一根葱,仔细看看、摸摸、说说你手中的葱是什么样子的?”

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葱的主要外形特征,重点指导幼儿如何剥葱白外面的皮,引导幼儿捏葱叶、掐断葱叶,发现葱叶是空心的(见图1)。在此过程中注意安全教育:剥葱白时不要揉眼睛。以此引发幼儿对葱的气味等特征的关注。

指2:“刚才小朋友们看得很仔细,发现了葱的不少特点。现在你们瞧,谁来了?”(ppt中出示“葱娃娃”, 见图2。)

葱娃娃:“嗨,大家好!我是葱娃娃。认识你们真高兴。我的身体分为葱叶、葱白和葱根。葱叶是空心的,长长的.、圆圆的,像管子;葱根像胡须,像卷发,长在地下。我的身上还藏着许多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

环节自评:这一环节是对葱的初步了解。“葱”取自自然界,富有乡土气息,如此简单的材料,却丝毫没有减弱幼儿的探究欲望。他们被葱娃娃的形象所吸引,在看、数、捏、剥、摸葱等一系列动作中,亲自操作、比较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对葱叶里面是空心的,上下不一样粗等特征印象深刻,这也为他们接下来探索葱管会“唱歌”的秘密,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3.幼儿敲敲、闻闻,了解葱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游戏“包葱叶”,引导幼儿发现葱汁及其刺鼻的味道。

指:“下面让我们就跟着葱娃娃去寻找它的秘密吧!看,葱娃娃准备了什么?有什么秘密呢?”

ppt出示面纸和葱叶。教师介绍 “包葱叶”的游戏要求:先把葱叶放在纸巾里包紧,然后用手使劲在桌上压一压、搓一搓,最后打开纸包说说自己的发现(见图3)。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发现纸变绿了,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葱娃娃:“小朋友们真聪明,让纸变绿的是我的汁——葱汁,它的味道有点难闻,可是放在锅里烹炒之后,就会散发出香味哦!”

(2)举例说说生活中有葱的菜肴,知道葱既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

指1:“哇,原来葱在锅里炒过以后,刺鼻的味道可以变成香味。谁来说说葱可以怎么吃?在哪些好吃的菜里见到过?”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葱的几种常见吃法,然后结合ppt出示“葱花蛋”、“小葱拌豆腐”等常见菜肴图片,请幼儿猜猜这些菜里的葱是生的还是熟的。

指2:“生葱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帮我们增进食欲、增强体质,所以,葱既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

葱娃娃:“你们说得很对,我的葱叶和葱白都可以吃,我可是厨房里不可缺少的调料品!很多道菜里都需要我,你们还能在包子、饼干等点心里找到我呢!我的营养价值很高,的身体很,你们一定要多吃哦!” 环节自评:这一环节是对葱的进一步认识,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葱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而是通过“包葱叶”游戏,让幼儿在包、压、敲、闻的过程中发现绿色的葱汁及其刺鼻的味道,从而由此引出“怪味”变成“香味”的过程,幼儿感觉很神奇,纷纷迫不及待地说出生活中见到过有葱的食品,学习和探索的欲望被大大激发。

4.幼儿剪剪、吹吹,认识葱的新特性——唱歌

(1) 幼儿听音辨声,初步进行猜测和探索。

指:“我们都知道多吃葱有好处,那么葱还有其他秘密吗?我们一。”

ppt中播放一段吹葱管的声音,让幼儿说说“听起来像什么?猜测声音会是谁发出来的?葱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探索活动:怎样让葱叶“唱歌”?

指1:“葱到底能不能发出声音?试了才知道。来,每人拿一根葱(有葱尖)吹着试试。”

幼儿试吹,猜测吹不响的理由。

葱娃娃:“葱叶里面是空的,小朋友可以在它的中间和两头剪一剪,分别剪出不同长度的葱管,再吹着试试!”

幼儿用葱、剪刀等工具自主探索,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葱叶的中间、两头分别剪成不同长度的葱管,强调吹葱管的技巧——嘴唇贴紧葱管壁,轻轻吹起,切忌用牙齿咬或将葱管压扁(见图4)。同时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指2:“都吹响了吗?吹响的是葱叶的中间还是两头?”“长的和短的葱管,哪种更容易吹响呢?”

葱娃娃:“你的葱管‘唱歌’了吗?能够吹响的葱管其实是葱叶的中间部分,比较薄。如果选了葱叶的两头部分,一边厚、另一边细,是吹不响的。”

环节自评:这个环节是教学难点。我有意识地启发幼儿逐层深入地探索:从猜测声音到确定声音的由来;从试吹完整葱叶到剪去葱尖试吹,再到不断地剪去葱叶两头,直至葱管“唱歌”。幼儿在剪一剪、捏一捏、剥一剥、压一压和吹一吹的过程中,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探索兴趣,并快乐大胆地表现自己。这也是一个让幼儿逐渐累加经验,经历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

5.幼儿吹吹、玩玩,在用葱管吹泡泡的游戏中活动结束。

(1)师幼交流:“你发现葱有哪些秘密?”

指:“葱管空心,像管子,可以唱歌,还可以干什么呢?”

幼儿大胆想象、表达,如,“葱叶里面是空心的,像管子;葱白的‘外套’可以剥掉;葱汁可以让纸变绿,味道比较刺鼻;让葱‘唱歌’有很多方法;等等。

(2)幼儿探索用葱管吹泡泡。

教师幼儿每人一瓶泡泡水和一段葱管,要求幼儿在正确使用葱管吹泡泡的同时,注意发现、比较每个泡泡的形状、大小等不同。

结束语:“小朋友们,,为什么我们刚才吹出来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呢?这又是葱娃娃的秘密,下次我们再跟着葱娃娃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环节自评:这一环节的提问是开放性的,我让幼儿尽情想象,畅所欲言,并鼓励他们在活动后继续尝试。在活动的结尾,我特意奖励幼儿每人一瓶泡泡水,既是对他们在活动中积极表现的肯定,也是本次探索活动的一种延伸。这一环节以欢快活泼的音乐、五彩斑斓的泡泡将幼儿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他们兴奋、喜悦,又发现了葱管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活动延伸:

1.在班级区角中成立“科学区”,投放泡泡水和粗细长短不同的葱管,让幼儿自主探索泡泡大小与葱管粗细、长短的关系。还可适当记录纸等材料辅助幼儿实验。

2.继续鼓励幼儿用葱管一物多玩,如,用粗细不同的葱管玩拼接游戏,比比谁拼的长,或进行长度测量活动等。

点评

(点评:唐海燕,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教科室 江苏省学前教育特级教师)

“生活中并不缺少课程,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针对大班孩子对葱的感知不甚全面的现状,充分挖掘“葱”这种常见植物的教育资源,设计出一个探索性比较强且适合大班孩子操作的探究性活动。整个科学活动设计精巧、有趣,很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首先,活动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了生活化的导入环节,将葱与生活中“卖菜人”的角色有机融合为一体,唤醒了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激发了孩子的探究兴趣;二是营造了生活化的游戏情境,通过“包葱叶”等活动,幼儿进一步感知了葱与人们的关系,知道了葱所有具有的营养价值,并丰富了对葱的认识。

其次,活动为幼儿了充分的探究时空。教师能紧扣主题,组织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在与葱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拨拨、捏捏、敲敲、闻闻、剪剪、吹吹等活动,了解了葱的营养、食用价值,发现葱管的“唱歌”、“吹泡泡”等游戏功能,经历了对事物由外部特征到内部结构的探究过程,发展了观察、思考等多种能力。从活动过程可见,孩子的探究是充分的、主动的,也是快乐的。

(本教案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三元融合式’科学教育案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关于水的励志演讲稿优秀7篇

科学室活动策划7篇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6篇

科学领域教研活动方案7篇

科学教研组活动总结5篇

科学作文600字优秀6篇

科学室工作计划优秀5篇

2023年科学工作总结优秀7篇

亲子活动教案通用8篇

大班幼儿体育活动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644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