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作文的质量,我们可以多请教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优秀的作文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其思维方式,以下是精品文档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生活与文化作文模板8篇,供大家参考。

生活与文化作文篇1
我的家乡是有名的瓷都——景德镇。由于这儿位于昌江南面,命名为昌南。景德镇有着世界闻名的瓷器,又称它为“china”(china就是昌南)这儿的瓷器举世无双,用十二个字可以概括它: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在我小时候,姥姥曾经带我去瓷厂看瓷器。我们走进一间房子,房子里摆满了瓷器,架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瓷器。突然,我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这些瓷器是怎样做的?我去问姥姥,姥姥说“首先把瓷土送到成型车间做坯胎,再放到瓷器里进行高温烧炼,接着送到彩绘车间进行加工,最后,进行第二次高温烧炼,就完成了整个操作过程。我想:原来做一个瓷器要经过这么多的环节啊!真是不容易啊!”
你看那儿!我顺着姥姥的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里摆着一个赤着上身的“大和尚”。大和尚身上爬了五个孩子:左肩膀上坐着两个孩子,一个穿红衣,一个穿蓝衣;另外两个,一个穿绿衣,一个穿黄衣爬在“大和尚”的肩膀上;还有一个最顽皮趴在“大和尚”的肚皮上,正在模他的`肚脐眼!真是太好了!太妙了!我又向我面前架子上的瓷器一看,“滴——水——观——音”我不禁读了出来。只见那观音披着一头乌发,穿着绿色底子,金黄色的衣裙,左手拿着柳枝,右手下垂,从中指滴出水来,水正好滴进观音脚下“大红鲤鱼”的嘴巴里。我想“大红鲤鱼”一定在饮观音给的仙水吧……
家乡的瓷器真是名不虚传啊!
生活与文化作文篇2
礼拜六的早晨,我和奶奶一起去参加我们三年级一班组织的手拉手传承非遗文化活动,地点在:自弘中学。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张体验卡。
上午的游戏有凤翔泥塑、剪纸艺术、草编艺术、四个非遗工作室、中国结编、三秦脸谱、卡通动漫剪纸!我、高千祥,王翊骅我们选了先做中国结绳。
老师给我们每个桌子放了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上有两个钉子,哥哥告诉我哪一个钉子不管,只管一个钉子。然后给我们的其中的一个钉子套了四个绳,先把左边的一根绳子压到中间两根绳子的上面,右边的绳子的下边。再把最右边的绳子从底下放到最左边绳子的中间,最后用劲绑起来。那个奶奶说:不能每次在一个方向,每次换一下方向就好了!
我、高千祥,王翊骅是最先弄完的,三个哥哥过来拿着打火机、剪刀,用剪刀把其余剩下的剪了,在用打火机把两头烧一下就粘住了。最后拿三颗钻石给我们一人套一颗,终于弄完了,我们高兴得不得了!
生活与文化作文篇3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感恩,那是一次成功小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天际出现了一抹紫红色的朝晖,像绽开的红玫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
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抗日战争英雄人物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朦胧中,我发现房间里还亮着灯。爸爸瘦弱的身影正伏在桌上定书。啊!爸爸又工作到这么晚。天气又闷又热,我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湿了。我轻轻地跳下床,去拿毛由擦汗,顺便也给爸爸擦擦汗。走近一看,只见他脸上、背上都浸着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汗衫与湿透了,几只蚊子叮在爸爸肩膀上吸血。我连忙一巴掌打过去,把爸爸吓了一跳。我把毛巾递给爸爸,他不在意地擦了一下,又埋头工作起来。当我重新上床时,只听时钟“当当当……”地敲了12下。几颗大而亮的星星挂在夜空,仿佛是天上的人儿提着灯笼在巡视那浩瀚的太空。
生活与文化作文篇4
西方文化节目进入中国市场后,十分盛行,中国文化节目被人冷淡,但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节目不会消失。
1、西方文化节目盛行是因为西方文化节目与中国传统文化节目有所不同,现在人们看起来觉得十分新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看多了,就喜欢看一些新文化节目,这十分正常,但是西方文化节目经常看,人们也会因看过多而觉得老套、无聊,自然会不喜欢看了,又看中国传统文化节目,这时,西方文化节目就会冷淡,中国传统文化节目会再次盛行。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节目不会消失。
2、现在人们对国外的一些文化节目不是很了解,对西方文化充满了一种想要了解的'欲望。而西方文化节目就带有许许多多的西方文化,让人耳目一新,对西方文化更了解,从而满足这种好奇求知的欲望,而中国人难道对自己传统还不了解吗?所以以后等西方文化普遍了解后,西方文化节目和中国传统文化节目也就差不多了,但中国传统却十分悠远,永远了解不完,而西方的历史很短暂,它的文化却不多,很快会人人皆知,那时中国传统文化就会盛行又怎么会消失呢?
3、何况我们是中国的人不是外国人,怎么可能会一直去看西方文化节目,了解西方,却不了解祖国呢?那样中国人不就变成西方人了吗?再怎么样中国是中国人的祖国是改不了的!
从以上几点中国文化节目不会消失,西方文化节目却会慢慢淡下去,那时谁还会说中国传统文化节目会消失呢?
生活与文化作文篇5
听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老师说,春节是这样由来的: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到岸上的村子吞食牲畜。伤人性命。因此,每到除夕那天,人们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一位老婆婆给了一个乞丐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有办法把那个怪兽赶走。“年”兽闯进了村子,发现大门上贴着红纸,屋内蜡光通明。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年”大惊失色。落荒而逃。于是老人向人们传授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家家贴对联。燃放烟花爆竹。
有句俗话说:“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每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准备过新年,家家户户要打扫打扫以前没有打扫过的死角,家家户户现拖楼上再拖楼下。然后,再蒸馒头,新鲜的馒头出炉了:花卷。豆馍。馒头……奶奶蒸完馒头。就开始洗菜,做饺子馅。
大年初一早晨,我迫不及待的从床上起来,穿上衣服。去厨房学做饺子,我包的前几个饺子像老鼠一样。在奶奶的指点下我学会了包饺子。包饺子时,看见奶奶在饺子里放了一元钱。“奶奶,在饺子里放钱干什么?”我问。“谁吃到这个饺子谁就有福气。”我们一家争着抢着,最后,是爷爷吃到了。吃完饺子,我们全家人一起去拜年。我得到了很多压岁钱。
我喜欢过年。
生活与文化作文篇6
又到了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我们又将迎来传统佳节——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的思绪也飞到了去年重阳登高时……
那天,爸爸提议去登家乡的凤凰山,我一听到这消息,欣喜若狂,并和爸爸妈妈约定,不登上山顶誓不罢休。来到山脚,我鼓足劲,飞快地爬石阶,把爸爸妈妈甩在了后面。可是,还不到半山腰,我已经气喘吁吁,四肢无力,瘫坐在地上。我上气不接下气地对迎头赶上的.爸爸妈妈说:“我腰酸背痛,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妈妈笑着说:“傻丫头,你一开始爬得那么快,现在当然没力气了。”爸爸也说:“来,坚持就是胜利,山顶的风景独好,加油!”我心想,如果我现在半途而废,那岂不是前功尽弃了?于是,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和爸爸妈妈手拉手一步一步向山顶前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哇,金色的田野简直像一幅幅美丽的油画,错落有致的农舍点缀其中,蜿蜒的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家乡的风景真美啊!习习凉风迎面吹来,我感到神清气爽,爬山的疲惫一扫而光。我想古人重阳登高,就是让我们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秋天的美好吧。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
是啊,如果我不能坚持不懈爬到山顶,哪能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只有勇往直前,不断攀登,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生活与文化作文篇7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热闹,总是跟着长辈到处跑。有一次吃晚饭时,外公问我:“要不要跟我们去看京剧啊?”我高兴地直点头,扒了两口饭就再也不肯吃,催促着家人赶快吃完。
然而,当我兴高采烈地坐在戏剧院里不停地往舞台张望时,第一个出场的演员就把我吓了一跳!瞧他那张满是色彩与花纹的大花脸,在年幼的我眼里俨然是一个怪物!我惊得“哇”一声,哭了。
从那以后,有好多年我都对京剧避而远之,也不懂外公外婆为何如此痴迷于京剧,更不理解一群人化着怪异的妆,穿着奇装异服在戏台上咿咿呀呀地说唱为何能成为国粹。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我可以接受京剧中的脸谱了。
让我真正对京剧有新一番认识,是在初三暑假的一个下午。外公外婆守在电视机前看京剧,我闲得无聊,也只好坐在一旁观看。当时播放的是经典曲目《洛神赋》,甄夫人与曹植互相欣赏互相爱慕,却错嫁给曹丕,最终还惨遭他人陷害枉死于深宫中。原先只想着打发时间的我不知不觉越看越入迷,当看到曹植在河边见到已为洛神的甄夫人后神魂失守的模样,更是让我感慨不已。一剧终了,忽然发现那奇怪的妆容也并没有那么让我难以接受。
这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京剧。
原来,在人的脸上涂某种颜色是用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有助于观众了解剧情。而脸谱的起源更要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表演方面,更是要求演员做到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更是要声情并茂、悠扬婉转。
了解至此,我不禁要为这“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表演鼓掌称好。
京剧,它并不只是简单的说唱,它的每一句台词都充满感情,推动情节发展;京剧,它并不只是一种表演,它还蕴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这样一种视觉、听觉、灵魂上的盛宴,足以称得上“国粹”这一称号!
“一腔京剧如花艳,欣赏栽培方保险。国粹毋忧兴与否,戏迷增减定坤乾。”我爱京剧,爱它的亦实亦虚,爱它的被文化酝酿后发出的阵阵醇香。
生活与文化作文篇8
故乡的四大名点,将永远是我的童年里最深的印象,更是我一生的家乡味。
四大名点,即烘糕、寸金、黑切和白切。小时候这四种糕点已经不再像七、八十年代那样只逢重大节日才吃,平常随时都可以吃,不过我是不常吃的。
小时候我初尝它们时,并不觉得怎么好吃,烘糕太硬了,咯牙;寸金太甜了,引牙疼;白切有些粘牙,时常要在嘴里扣上半天;至于黑切呢,虽然味道还不错,但看上去黑乎乎的,像堆煤球,一点也不讨人喜欢。
而我们那时候喜欢吃的,是蛋糕店橱柜里香喷喷的奶油蛋糕。孩子们常常坐在马路的一边,眼巴巴地望着对面的奶油蛋糕,长长的哈喇子从嘴角垂下,浸湿了屁股下的路檐石。不过每当我向母亲要买奶油蛋糕时,母亲总是说:dqu;奶油蛋糕油什么好吃的,哪有我们的四大名点好吃!dqu;但是我对母亲的话总是不以为然,常常愤愤的嗤之以鼻。母亲最后还是拗不过我的再三请求,破例给我买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奶油蛋糕。不过奶油蛋糕吃起来却远远不如闻起来想象中那样,奶油噎的人喘不过气来,仅尝了几口就只好作罢了。
后来我有重新吃起了四大名点。相比于光怪陆离都市里千奇百怪的新式食品,四大名点犹如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从远古走来,见证历史的变迁,走过几千年的光阴,保留着故乡沧海桑田也不变的古老气息。烘糕随硬,但去尽铅华,硬下的何尝不是散发着淡淡籽油香的脆意呢?寸金虽甜,但甜中所含的,岂不是细腻的软香粘滑,沁人心脾?扣着粘牙的白切,就不可以是孩童天真无知的嬉戏,啊?黑切为什么一定要貌其相,而不尝其味呢?我的祖辈是老人拐杖上最沟壑的虬纹,如今我也融入了这古老的虬纹,嗜上了这古老的食品,这古老的家乡味。
隋舍时间的流逝,四大名点默默地走出了人们的视野。
之后外出打工,一次同事听我是安徽合肥的,便托我捎一些四大名点给他。我带给他后,正如我所料,同事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但脸上流露出的并不是我所预料的高兴,只是失望的摇了摇头。我好奇地问了他为什么,他只是连连叹息道:dqu;变了,变了,不是当年的味了。dqu;
这句话如警钟一般敲击了我那长期生活在繁华忙碌的都市里的头脑,我赶忙尝了一块,的确如此,我从中尝取到一丝丝心寒的味道。如今的四大名点,已成了各式各样添加剂的牺牲品,名存实亡。
打工结束回乡后,我跑遍了满城的大街小巷,却再也没有找到回忆中的味道。万万没想到,四大名点给我留下的短短的美好的回忆,竟成了它们给我的最后记忆。我不禁又想起了同事的话,是啊,如今上哪去找那回忆中的四大名点,那记忆里的家乡味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